隨著互聯網近年間的高速發展,整個社會已經進入了個人媒體時代。新聞不一定由新聞機構發布,微博的出現將使我們身邊出現更多新的“新聞人”。
“無論如何,媒體集團把新聞視為演說,我們媒體告訴你們新聞是什么。閱聽大眾要么掏錢購買,不然就拉倒……世界培養著我們(媒體人)的自滿和傲慢,我們乘坐在裝滿民脂民膏的列車上,雖然它還撐得住,但不可能永盛不衰。”硅谷最著名的IT專欄作家,美國人丹·吉摩爾在《草根媒體》一書中給傳統新聞人敲響警鐘。
國內人氣最旺的新浪微博,其CEO曹國偉曾經說過,“假如能好好地經營微博的話,你自己就擁有了一個媒體。”引用筆者沙海上篇文章《微博營銷應回歸理性》中的一段“你的粉絲超過一百,你就好像是本內刊;超過一千,你就是個布告欄;超過一萬,你就好像是本雜志;超過十萬,你就是一份都市報;超過一百萬,你就是一份全國性報紙;超過一千萬,你就是電視臺,超過一億,你就是CCTV了。”微博的崛起使草根網民獲得了一定的話語權,成為其挑戰傳統媒體話語權威的工具。
微博這個新媒體它跟傳統媒體相比,最大的特點就是它實現了一種雙向的傳播,是互動的,除了看別人的內容以外,還可以有評論、轉發,可以往外散播。使得草根網民得以有了極大的新聞傳播力,所以言論的自由發布越來越趨于大范圍傳播和常態化。
就拿近期大事件上海“11.15火災”來說,微博這一草根媒體陣地,在主流新聞媒體對此突發災難事件有所報道之前,網絡上的報道和評論已鋪天蓋地。許多微博網友在第一時間將火災情況發到網上進行實時報導,他們就像主流媒體的“救火隊員”,為急切渴望的人們提供了媒體來不及報道或遺漏的各種珍貴信息。可以預想,在今天,擁有微博的網民將能更好的利用互聯網快速便捷的特性,其新聞力也將遠其他網絡媒體。
相對于微博日趨強大的新聞力而言,微博還有它的另一面,那就是微博公關力。說起微博公關力不得不說說最近發生的京東商城艷照門事件。
事件起源于《勞動報》記者王曉曄的一則報道:消費者余先生反映在京東購買新電腦有被使用過的跡象,并且包含大量色情暴力照片及視頻,該事在微博里引起廣泛討論。京東商城CEO劉強東隨后更新微博,“怎么四處都在傳?影響這么大?看來需要搞個水落石出了”,“關于所謂艷照門事件我只能說:京東的進貨渠道可以確保產品不會有任何問題。此事,京東和宏基無數次和該網友聯系鑒別文件日期,全部被拒絕。”并表示,京東的進貨渠道可以確保產品不會有任何問題,如若該網友購買筆記本確在產品售出之前存在,其本人愿意賠償10萬現金,同時送所有看到他微博消息的網友每人一把剃須刀。此后更是爆出勞動報記者稱京東公關施壓消費者要求退出的勁爆消息。
不過劉強東似乎不適應140字的微博溝通方式,不僅沒能很好地解釋清楚這個事件,反而將整個事件搞到“越描越黑”的境地。面對強大的微博輿論,劉強東稚嫩的微博表達方式顯得格外勢單力薄。甚至到劉強東最終只能承認“我的性格造就做不好這種事情,不會公關。所以經常出現一個媒體連續報道我們所謂的負面。這家報紙就是近期典型。呵呵。”
但是接下來,不知道是不是劉強東得到了高人指點還是說找了專業人士代筆,劉強東似乎在和微博評論的粉絲們逐漸開始真誠對話,不再顯得那么強勢。又或者逐漸適應微博的溝通方式,也通過和大家的真誠溝通讓他有些感觸,整個局面終于有所改善。
通過這個事件我們可以一定程度上看到微博的公關力體現,引用筆者沙海的《微博營銷應回歸理性》中一段“做企業微博還有一項更為重要的任務,那就是接受客戶最及時的投訴,最快速的給出客戶解決方案,將客戶的不滿情緒在最短的時間里給予安撫。當然更重要的是企業要做好自己的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這才是根本。”真誠互動、認真對待、正視問題才是解決危機的根本,合理使用微博公關力,可以快速進行危機處理,同時還能加深品牌形象。
現如今這個網絡社會任何企業及領導如果不重視微博新聞力和微博公關力,那么在危機公關真正來臨時,都將會遇到近億量級微博用戶的廣泛傳播。處理不當將會對企業產生毀滅性的打擊,到那時再做什么都為時已晚。最后推薦想做好微博的企業和領導看一下筆者沙海的《微博營銷應回歸理性》希望大家能用理性的眼光看待微博營銷,重視微博新聞力和微博公關力。
最后再次將權威機構對微博用戶數量的預測說一下,2010年底,中國互聯網微博累計活躍注冊帳戶數將突破6500萬個,2011年中將突破1億。無疑,微博會成為未來商戰戰場,同時也為成為一個全新的媒體戰場,億數量級的“自媒體”個體,將徹底改變新聞傳播和媒體公關危機公關的方式。
歡迎大家與我微博互動:http://t.sina.com.cn/shahai
上一篇:淺談郵件發送進各種郵箱的情況分析
下一篇:“微營銷”受寵加速微博爭奪戰